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史文化 > 正文
回望百年路 燕大“牛精神”
2022年07月06日 09:27 高静(点击:)

     回望百年路  燕大“牛精神”

       2021年是中国农历的牛年,在中国人的认知里,“牛”是勤劳、忠诚、顽强、开拓的代名词,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文化意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一年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内涵丰富,既是对全党同志提出的要求,也是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号令。

       从冰城到鹤城再到港城,两次异地搬迁、三次艰苦创业,2020年是燕山大学“建校溯源百周年、独立办学一甲子”的里程碑和新起点。回望燕山大学百年奋进求索、曲折辉煌的发展史,“三牛精神”贯穿始终,在一代代燕大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闪烁着耀人的光辉和无穷的力量。透过21个“校史闪光点”,让我们一起追寻、发现、感悟燕大人的“三牛精神”。

【一】为民服务“孺子牛”

【1】服务民生、应运而生,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前身)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培养重型机械工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建立的第一所工业院校。1963年10月20日,为创建学院立下不朽功勋的马西林同志在建院五周年庆祝大会上赋诗《登楼》:“风晴日暖思游洄,每上高楼眺望来。松嫩秋肥江漫远,兴安北嶂岭迂回。赓续长征新创业,一涤千古大荒埃。不甘穷白兴边漠,此地宜筑百卉台。”抒发了东重人边疆创业兴学的壮志豪情。

【2】跨越建院初期的艰难困苦,学院初具规模,实力大为提升。为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要求,1965年3月22日, 根据第一机械工业部通知,学院将水力机械、石油机械、化工机械三个专业成建制迁往甘肃工业大学(现兰州理工大学),为新中国初期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重要力量。

【3】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燕山大学志愿者用微笑为全世界献上了一张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青春名片,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为学校、社会、国家筑起了爱的桥梁。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上,学校志愿服务组织还将继续不负使命,传递正能量。

【4】燕山大学以博大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通过校企合作、智库、资政报告等多种形式服务地方、回馈社会。研究生支教团连接起学校参与西部发展的纽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曾祥端与青海省柴达木路小学孩子们在一起,生动诠释了“将青春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张张笑脸诉说着对知识的渴望,小小的“剪刀手”高高举起了国家未来大大的希望。

【5】燕山大学连续10年坚持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调动学校资源、选派精兵强将、发挥科技优势、科学精准施策;扶贫干部俯下身子、撸起袖子,深入人民群众,为了百姓的利益勤勉实干、任劳任怨。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学校已助力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抚宁县和张家口市蔚县、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12个乡村成功脱贫。

【6】燕山大学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机械工程学院的王银思坚守辅导员岗位18载,她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创建“工科思政法”、打造“学风生态链”;她成立“机思广益”工作室,发起校际党支部“云共建”,为疫情期间打破区域与空间限制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中宣部、教育部授予她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荣誉称号。

【7】为国植贤百余载,桃李芬芳满天下。百年来,燕山大学(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先后为国家培养了30余万名胸怀家国天下的优秀人才,包括一大批学界泰斗、政界精英、商界翘楚、行业楷模,他们耕耘在不同岗位、服务于各个领域,为国家、行业和地方的发展点缀上靓丽的燕大底色,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创新发展“拓荒牛”

【8】1958年8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响应“教育要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国家号召,将轧钢、锻压等重型机械相关专业迁至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毗邻第一重型机器厂组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实现第一次平地建校、搬迁创业。这是学校服从国家意志的深刻体现,也是学校熔铸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更是学校艰苦奋斗办学传统的历史渊源。

【9】1964年,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启动教学改革,注重与行业产业、地方经济紧密协同。30000吨模锻水压机、12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6-8KW大型单边带发射机等都是当时全国重型机械行业标志性成果,也是校企合作完成重大科研项目的典型。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为南迁秦皇岛后形成“学研产互动”的办学特色奠定了基础,并逐渐演变成为燕山大学的学术传统。

【10】1984年,东重人主动求变,大胆决定走出去办学,在沿海开放城市秦皇岛创办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分校。面对最棘手的资金问题,东重南迁的领路人、燕大拓荒的先驱者——林秀安院长提出了“贷款办学”,这在今天看来没有什么新奇,但在当时却是一条打破常规的办学新路。在1700万贷款的支持下,全体东重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二次创业、拓荒耕耘,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招生”的燕大效率和燕大奇迹。

【11】经过三届领导班子历时13年的持续努力,1997年,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南北两校合为一体,正式更名为“燕山大学”,实现迁校和发展双丰收。2004年,历经两次搬迁建校的燕山大学开启“第三次创业”——抓住机遇征地、贷款建设西校区,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扩展了战略空间。今日燕大占地面积4000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校园湖光山色、美景如画。

【12】田永君是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超硬材料的研究,其三项成果分别发表在2013、2014和2020年的《自然(Nature)》杂志上,连续入选2013年度和2014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科学无止境、圆梦再出发,田永君院士领导的高压科学中心已成为国际高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他和他的学术团队正在为实现更高的科学梦想而顽强开拓、继续攀登。

【1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998年至2018年的20年间,燕山大学荣获22项国家级奖项。学校承担和参与了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科研项目,大型客机C919、神舟飞船、观天巨眼FAST、港珠澳大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多功能应急救援车辆......都闪现着燕大人的身影、凝结着燕大学科的结晶。“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燕大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14】2019年5月,中国共产党燕山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绘就发展蓝图、事业蒸蒸日上。燕山大学将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节拍,践行“匠心为国铸重器、矢志不移育英才”的初心使命,坚决打好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战、翻身仗,为实现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的近期发展目标和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不懈奋斗,向人民交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优异答卷。

【三】艰苦奋斗“老黄牛”

【15】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初创时期,创业者们住在“干打垒”的陋室,冬季室外北风呼啸、室内寒气袭人。1959年10月,为了使同学们在寒潮前从土房搬到新楼,师生齐上阵,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热力管道等工程,初步解决了过冬取暖问题。面对艰苦的条件,全院师生以高度的政治觉悟一边劳动建校、一边教学相长、一边科研攻关,短短数年,学院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为国家重机行业培养了第一代技术骨干。

【16】1960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第一机械工业部将“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更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独立办学就此起步。更名仅半年后的1961年5月19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又传佳讯:确认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为部属重点院校。全院师生建校爱校的热情被点燃了,掀起一股投身教学与科研的浪潮,学院实力迅速提升。

【17】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秉承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从严治教、严谨治学,通过严格的过程管理保证毕业生培养质量。1978年2月,年轻的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成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二十年苦尽甘来,迎来了真正的春天。正如徐守国老师所感慨:“廿年奋斗达重点,重机行业美名传;英雄不提当年勇,恰在此时最慨然。”

【1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大江南北,东重人响应时代的召唤、做出历史的抉择,决定南迁办学。1984年6月23日,林秀安院长派出考察团南下考察,第一站就到达了秦皇岛,受到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的热烈欢迎;6月27日,双方就建立分校事宜达成共识;10月6日,在筹备处成立大会上,林秀安院长提出“建设分校要速度快、路子新、见识远,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把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

【19】1985年5月10日,燕山大学基建工程破土动工。招生迫在眉睫,东重人再一次发扬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领导干部、全校教职员工全部到工地上充当工人,不懂技术就搬砖、运水泥、干力气活,大家分成早晚班24小时不间断赶进度,宿舍、食堂、锅炉房在大家的手下一点点增高。10月3日,学校迎来了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首批597名大学生和96名研究生。

【20】我国决定第一次铁路提速时,全球仅有法国和奥地利掌握高锰钢辙叉与高碳钢钢轨焊接这一铁路全线无缝的“卡脖子”技术。张福成教授团队经过不分昼夜、艰苦卓绝的无数次试验,生生“啃下了这个硬骨头”,更成功实现了高锰钢辙叉制造技术的升级换代,打造出中国品牌。如今,学校正积极谋划新兴研究领域和战略布局,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和协调发展,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助力中国科技自立自强。

【21】燕山大学拥有一支德才兼修、学术精深的教师队伍,他们秉承“厚德、博学、求是”的校训,传道授业、诲人不倦。黄真教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1959年从哈工大毕业,被分配到了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后又随学校迁至秦皇岛,“国家需要哪里就去哪里”是他心中始终的信念。数十年如一日,他勤勤恳恳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2010年成为国际机构学和机器科学联合会(IFToMM)“卓越成就奖”首位华人获奖者。2020年在百年校庆纪念大会上,作为老教授代表发言,他说,回忆过去,燕大曾为中国“工业化”做出巨大贡献;展望未来,燕大定能为中国变成“制造强国”递呈累累硕果。

       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回望百年路,正是一代又一代的燕大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心血和汗水书写了一部充满开拓与奋斗、情怀与担当的历史华章。“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我们砥砺奋进、创造历史的精神基因,更是我们披荆斩棘、创造未来的生动标识。历史的魅力在于启迪未来,光荣的使命正召唤我们继续前行。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燕山大学冲刺“双一流”的决胜之年。新一代燕大人已经站上了新百年的起跑线,开启了第四次创业的新征程,我们要继续传承熔铸在燕大人骨子里的“奋斗基因、工匠精神、卓越品质、家国情怀”,大力弘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为新时代贡献更多的燕大力量,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建党百年献礼。

档案馆(校史馆)
公众号
校史陈列馆
网上展馆
档案征集
小程序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西段438号

Copyright © 2021技术服务与支持:燕山大学档案馆(校史馆)